《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近日发布,
(资料图)
要求新建健身场所应配置老年人健身设施——
推进健身设施“适老化”难在何处?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四部门办公厅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强适老化健身设施配置,各地新建健身设施项目原则上应百分百配置老年人健身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应百分百提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体育设施如何进一步适应老年群体的健身需求日益受到重视。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各地均在不同程度推进健身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但受制于资金、管理及器材开发等因素,健身设施适老化在整体上仍有待提升。业内人士认为,要破解这些制约因素,须在健身设施的整合与统筹方面加强分层设置及规划,此外还亟待制定适老化服务标准并加强监管。
现状如何
入夏以来,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店新村社区的健身空间内,总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健身人群,其中不少是老年人。“现在有各种锻炼器械,还增添了健身步道,锻炼起来非常方便。”家住附近的王朝宗大爷每天傍晚都要来到这里锻炼几十分钟。
据记者了解,这片健身空间在2020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以前的水泥步道改成了更加舒适的橡胶步道,健身器材使用说明更加详尽,此外还增添了老年群体喜爱的象棋等益智类设施……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北京市一些社区和公共体育场地发现,不少场地已进行或正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健身设施适老化改造。
根据2021年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数的18.70%,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应对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健身需求,近些年国内各省市区持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健身设施适老化问题仍未得到充分全面地解决,缺乏管理、设计缺陷等问题仍然突出。
对此,《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适老化健身设施配置的数据参数,例如各地新建健身设施项目原则上应百分百配置老年人健身设施;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新配建的健身器材中,适老化和适儿化健身器材数量合计占比应不少于50%;公共体育场馆应百分百提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等。同时,《方案》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配置适老化健身器材,并可提供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健康管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难在哪里
此次五部门联合发文,体现出对健身设施适老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推进健身设施适老化改造方面,一直以来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呢?
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共服务处处长赵爱国看来,公共体育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资金始终是一大问题。“在上海、深圳等地,适老化设施改造已经树立了样板。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还需一个过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体育设施在整体规模中占比不足20%,在量少的情况下还普遍存在老旧、不适老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老年群体的健身开展。
其次,相关企业在适老化健身器材的开发,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方面都缺乏动力。近年来,全民健身设施不断智能化升级。然而,“很多人对老年人的运动需求还停留在跳广场舞、散步等方面,认为老年体育市场相对中青年份额太少,而且害怕产生相应纠纷,因此适老化健身器材的开发以及社会资本进入老年人健身领域都显得较为不足。”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说。
据报道,以往公共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建造普遍未广泛征求老年人意见,因而供给方面容易出现单向性。
“老年人的健身以柔韧和放松锻炼为主,注重器材锻炼强度的可调节性和锻炼过程的全面性。适老化改造方面应该多听取当地老年群体的意见。”王裕雄表示。
解决之道
在健身专家王永康看来,要破解健身设施适老化问题的痛点,首先要推进适老化健身设施的研发与应用。“可以通过政策倾斜与项目支持等形式,鼓励老年健身专业研究团队,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老年健身的不同需求和现实状况,开展老年健身服务技术的创新。”
王裕雄认为,当务之急要制定健身设施准入标准及适老化服务标准,推广老年健身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与层次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诱导,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维护和管理。“社区健身空间是老年人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可达性最高的空间,尽快出台社区健身设施适老化标准尤其重要。”
记者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健身场地将公共健身设施融入网络,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向明显。然而,在北京社会体育指导员谢涛看来,老年群体在此背景下可能面临使用困难的问题,因此,“引入专业人才帮助老年群体掌握智能化健身手段显得必要而迫切”。
为督促各地加速推进健身设施适老化改造,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提升行动”实施工作加强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信息交流分享和反馈通报制度,对问题突出、工作不力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记者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