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育龄妇女约有三亿人,其中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为1%~5%,按此推算,每年最多会有1500万人出现复发性流产。”4月25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赵爱民教授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
赵爱民表示,过去受到诊断技术等限制,复发性流产往往无法治愈。但经过数年摸索,目前我国复发性流产诊治已形成一套全面、系统、个性化的病因筛查、诊断和治疗方案。
(资料图)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赵爱民教授
反复自然流产系统病因筛查配合针对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从前我国对于流产病人的保胎措施比较单一,一旦发现流产倾向,一律主张卧床休息,最多予以黄体酮治疗,基本没有其他办法。很多时候还是会出现复发性流产的悲剧。”赵爱民说。
赵爱民介绍,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既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因素导致,比如内分泌原因、子宫畸形、血栓性疾病、自身免疫因素等。
“其中,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复发性流产占了大约占三分之一。”赵爱民举例说,上世纪60、70年代,如果有人患了红斑狼疮,几乎就在生育上被“判死刑”,一旦怀孕就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甚至送命。此外,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群体也容易出现复发性流产,概率高达10%。
“这类由于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流产,如今都有了治愈的可能!”赵爱民介绍,近年来,我国在保胎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反复自然流产病因筛查流程,并采用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胎成功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
赵爱民回忆,“记得曾有一个患者找到我说,‘赵医生,你这里是我的最后一站,之前已经流产了11次,如果你这里没办法,我就死心了。’通过病因筛查和针对治疗,我们最终帮助这名36岁的患者成功分娩。”
过去十年妊娠免疫学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对独立学术体系
“我国的妊娠免疫学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真正形成规模是在最近20年,尤其是过去10年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赵爱民介绍,近年来,上海、广东、辽宁、江苏等地都成立了相关专业委员会,相关从业人员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赵爱民表示,“为了更好地规范妊娠免疫相关治疗流程,我还牵头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制定了4个有关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如今,我国的妊娠免疫学,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界已具有相当影响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妊娠免疫学的发展免受流产之痛。”赵爱民感慨,“最近有两例易栓症患者在怀孕早期就出现了血栓。经检查发现她们都患有抗凝血酶缺陷症。针对具体病因,我们采取了对应疗法进行治疗,最终帮助她们成功分娩。”谈起过往的治愈病例,赵爱教授民的话语中总是透着几分自豪。
不过赵爱民也提到,我国的妊娠免疫学仍然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缺乏、临床研究创新不足等。
谈及未来的工作目标,赵爱民介绍,首先,应进一步推进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仍有很多不规范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二,面向大众的科普也要跟上,妊娠免疫概念比较新,老百姓还不太熟悉,这就需要广大的医生和媒体加强科普工作的力度。“我国的妊娠免疫学应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不是野蛮生长。”
责编:李益萌
主编:邱越
校对:李欣